一、申報年度:2024年度
二、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 | ||||||||||||
主要完成人 | 張迎魁,蘇煒,吳昆鵬,金友林,石杰,胡寅峰 | |||||||||||
主要完成單位 |
提名單位 /提名專家 | 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 ||||||||||
獎勵等級志愿 | 三等及以上 | 項目涉密情況 | 不涉密 | |||||||||
學科分類 名稱 | 1 | 儀器儀表科學技術 | 代碼 | 46040 | ||||||||
2 | 機械制造自動化 | 代碼 | 460 | |||||||||
3 | 冶金工程技術 | 代碼 | 450 | |||||||||
所屬國民經濟行業 | 4019 其他通用儀器制造 | |||||||||||
所屬產業 | 專用設備制造業——其他專用設備制造 | |||||||||||
本項目涉及主要計劃項目(含基金)列表 | ||||||||||||
任務來源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起止 年限 | 經費 | 驗收時間 | 科技報告編號 | ||||||
授權發明專利(項數) | 5 | 授權其他知識產權(項數) | 12(軟件著作權10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 |||||||||
項目起止時間 | 起始 | 2021年8月 | 完成 | 2021年12月 | ||||||||
三、項目簡介
項目所屬科學技術領域為機械工程檢測應用領域中的直線度檢測、表面缺陷檢測技術,主要應用于線性材料的非接觸直線度檢測、棒材表面缺陷檢測、輪廓尺寸測量與自動質量評級處置。
應用背景
隨著智能化生產的普及度越來越高,生產效率及生產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客戶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效的產品形位公差檢測及表面質量檢測也變得尤為重要。當前的產品質量檢驗手段存在人工勞動強度高、抽檢覆蓋度不足、批量性問題預警滯后、后期追蹤難度大等痛點問題,本項目綜合應用光學、計算機、機械電子、自動化、人工智能及數據挖掘等多學科知識,研究多項線性材料尺寸、直線度、表面質量檢測的關鍵技術,一次性解決質量檢測中存在的多個難題。
主要技術內容和創新性成果如下:
設備采用多組光電測頭及工業相機、激光位置傳感器對棒料、管材的多個截面外部直徑、位置度數據以及外輪廓數據、表面圖像進行采集,采集到的數據經過軟件處理,完成對棒料的外輪廓擬合,計算輸出產品的直徑、直線度數據以及表面缺陷數據,最終可實現棒料、管材質量的智能化檢測。智能化測量系統可以實現產品的在線自動測量,及時反饋異常數據,完成對生產端的指導。
項目研究多項關鍵技術提升檢測效果:
1)級聯式、多模型并發的缺陷檢測方法。設計級聯式網絡結構,實現對多種類缺陷一次性檢出和缺陷識別分類的針對性優化;多模型并發的結構,可以突破單一模型檢測準確率的瓶頸問題,提升缺陷命中能力。
2)多紋理背景融合的半監督學習泛化策略。設計基于雙循環對抗生成網絡的樣本擴增模型,形成具備豐富特征的樣本集;融合多類材料背景數據、非標簽數據共同優化網絡,快速實現模型的自主學習和迭代更新。
3)抖動誤差消除及形變矯正技術。綜合高頻采集、同步觸發傳輸等手段,減少或消除由于抖動干擾所導致的誤差,適用于高速度、高精度場景中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形變矯正技術可輔助消除圖像中被測物形變問題。
4)棒材產品質量判級技術和追溯管控。構建出基于缺陷圖譜、客戶需求、工藝知識、判級規則、用途功能的相關矩陣表,研究分層篩選、整合治理、聚集分布、嚴重量化等處理過程,實現產品質量的綜合判定,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處置建議。
本項目通過檢測與控制操作的結合,可以實現多種類、批量性缺陷實時報警,同步標記缺陷位置,有效降低查驗難度。生產過程中能夠以質量為標準實現產品的分流下線,有效控制問題產品的外放風險,降低質量異議事件的產生,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本項目也在國產高端檢測儀表的開發與市場化中起到示范效應,推廣到多條產線應用,為機器視覺方法在工業檢測領域的應用提供重要參考。本項目填補了國內、外產品智能化檢測技術領域的空白,實現了企業的降本增效。為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帶來了良好影響。
公示期為2024年9月14日至2024年9月20日,共計7天。在公示期間,如對該項目申報有任何異議,請以書面形式向保定市藍鵬測控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反映,反映情況應實事求是,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
聯系人:董新洲
聯系電話:0312-5957683
保定市藍鵬測控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