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試點工作。通知聚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制造、新材料領域高新技術成果,以試點工作為牽引,強化產業供需對接、活化創新主體動力、優化產業化服務保障,充分撬動人才、資金、政策等資源,通過中試熟化、孵化、市場推廣、產業鏈整合等途徑,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向規模化生產、市場化運營階段轉化,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撐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通知明確,按照自主申報、兼顧不同主體、先進帶動示范的原則,分試點區域和試點單位兩大類申報。按照在成果產業化工作中承擔的角色不同,試點單位分為三類主體。一是產業化實施類,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承擔(參與)單位,以及使用成果或提供應用場景的企業、中試機構等直接從事成果產業化的單位。
二是第三方服務類,包括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生產力促進中心、孵化器等為成果產業化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第三方機構。
三是金融服務類,包括銀行、保險、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提供科技金融服務的機構。
通知要求,產業化實施類試點單位應通過自行實施、技術轉移或孵化新企業等方式推進相關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提供相關成果的技術、人才支持,開展技術人員培訓;為相關成果開展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提供場地、設施條件。
第三方服務類試點單位應立足自身職能,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推動供需匹配與交流合作;為相關成果提供技術孵化服務,優先向產業化實施類試點單位開放實驗室、檢測平臺、試驗驗證平臺等資源;為相關成果產業化提供政策解讀、市場準入、知識產權、標準制定等方面的服務。
優化科技金融支撐
通知提出,金融服務類試點單位應向推介成果或其他試點單位予以投資傾斜,設計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整合金融資源,為企業治理、市場拓展、融資上市、產業鏈協同等賦能;加強同主管部門溝通磋商,構建協同服務機制。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魏巍日前介紹,圍繞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從樣品變成產品,重點是建機制、搭平臺、壯主體、育市場、優生態。優生態方面,要健全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標準和機制,促進科技服務資源集聚,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匯聚科技供給、概念驗證、中試驗證、企業孵化、技術推廣等全鏈條服務。強化科技金融服務,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他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深化產融合作,深化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在優質項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數字技術、低空經濟等領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項目,對接全國創新資源和金融力量,推動一批優質項目落地。在企業融資保障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供多渠道、可持續的資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創新方面,與金融機構加強戰略合作,推動優化金融工具組合,推廣應用“中試險+研發貸”組合模式,增強中試項目方和投資人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