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工業革命之后,世界就以一種不可逆轉的勢頭進入了工業社會。石油是工業體系的血液,而鋼鐵則可以被視為是工業體系的脊梁。
一個國家想要把自己的工業體系發展得盡善盡美、繁榮向上,那么無論是石油還是鋼鐵,這些都是必需品。
上個世紀,蘇聯正是依靠本國強大的礦石能源儲備,完成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換。事實上,我國的工業規模已經位于世界第一的地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得不承認,我國的鋼鐵工業的確十分強大。
一、我國鋼鐵行業的具體發展情況
自從上世紀末以來,我國的鋼鐵產量便一直處于世界第一的地位。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我國鋼鐵的產量都能達到10億噸以上。
其中的生鐵產量能夠占到世界總產量的67%,而粗鋼則能占到世界總產量的57%,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國。憑借一己之力,我國便能撼動世界鋼鐵市場。
其實我國的鋼鐵行業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坎坷的過程。清朝末年,開眼看世界的口號發出后,有一批仁人志士開始從國外引進鋼鐵產業鏈,開始了鋼鐵發展的探索,而新中國成立后,幾個5年計劃終于把我國的鋼鐵體系初步建設完備。
穩中有進、不斷進步,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我國鋼鐵產業終于完成了趕英超美的目標。
現如今,僅僅是河北省的鋼鐵產量便能與整個美國相比。我國鋼鐵產業的發展讓許多國家都改變了自己的重工業發展策略,許多歐美國家放棄本國重工業的發展而轉向了從國外進口的道路。他們的原因也十分簡單,那就是將環境污染問題轉嫁給出口國。
事實上,鋼鐵工業的發展的確會產生許多環境問題,但是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生產過程中改進技術、提高效率、抑制污染,而不是直接放棄本國的重工業發展,讓他國控制自己的工業命脈。
二、美國“鋼鐵荒”的情況
全球各個行業的發展都受到了劇烈的沖擊。首先便是外貿行業,外貿行業與跨國經濟有著息息相關的關系,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許多國家之間的原材料和貨物流通都遇到了很大的阻礙。
由于未能及時控制住國內的疫情,所以美國和西歐各國其鋼鐵供應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做得很好,重工業正常發展,鋼鐵出口數量也十分正常,但是因為其他國家的需求不斷上升,所以市面上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國外要求進口更多來自我國的鋼鐵,但是我國只能在保持本國生產需求的同時,出口剩余的鋼鐵。
我國出口的鋼鐵總量為800萬噸,這個數字已經縮減為500萬噸。鋼鐵資源的匱乏,讓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鋼鐵荒”。
三、澳大利亞扮演的角色
實際上,澳大利亞擁有非常龐大的鐵礦石資源。過去,我國經常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然后進行加工,出口給美國等其他國家。但是由于國家立場不同,澳大利亞一直與美國沆瀣一氣,在5G技術、高新科技發展方面經常排擠我國。
因此我國政府叫停了部分澳大利亞商品的進口,其中包括牛肉、葡萄酒、原木等等。
在外貿領域蒙受損失,澳大利亞便不管不顧的提高鐵礦石的價格,企圖用這種手段打壓我國。
雖然疫情之下,鐵礦石的進口變得艱難起來,但我國不愿意向澳大利亞屈服。
于是我國加大了從非洲等國進口鐵礦石的力度,同時削減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的份額。
缺少了像我國這樣一個龐大的交易伙伴,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進出口貿易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沖擊,最終自食惡果。
我國龐大的工業生產體系是我們敢于和其他國家叫板的底氣之一。只有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技術,其他國家才不會輕易對我國產生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與澳大利亞、美國的博弈,導致本國的產業發展受到了損失,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犧牲是有益的。
在必要的時候亮拳頭,向其他國家證明我國的尊嚴不容侵犯,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國際合作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我們經常在國際交流中倡導一種原則,那就是合作共贏,零和博弈的想法是錯誤的,只有各個國家一同攜手合作,我們才能達到共同繁榮的目的。
今日熱議:我國鋼鐵有多“牛”?美國西歐鋼鐵供應成問題,澳大利亞計劃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