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市場呈現“供給減量、需求偏弱、庫存上升、價格下跌、成本上漲、收入減少、利潤下滑”的運行特征,鋼企生產經營面臨很大挑戰。
經歷了去年的火熱行情之后,鋼鐵行業在今年風向突變:上游原材料漲價帶來持續擠壓,加之下游良好預期的突然落空,需求“坍塌”之后,鋼企陷入虧損,且虧損的范圍還在擴大。有人將這比喻成一場無可逃避的廝殺,一場“生存之戰”已經擺在不少鋼企的眼前。
虧損情況
近日,多家上市鋼企相繼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大幅下降成為主旋律,許多鋼企已經出現巨額虧損。
柳鋼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9.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8.88億元。
華菱鋼鐵(000932.SZ)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36-40億元,同比下降28%-35%;
鞍鋼集團旗下的鞍鋼股份(000898.SZ)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17億元,同比下降67.37%。
諸如太鋼不銹(000825.SZ)、重慶鋼鐵(601005.SH)、本鋼板材(007610.SZ)等上市鋼企,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預減的幅度都超過了50%。
部分鋼企已經開始出現虧損。
根據已經公開的財報信息,安陽鋼鐵(600569.SH)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將達到7.5億元至9.5億元;
柳鋼股份(601003.SH)上半年的虧損預計達到9.5億元,而去年該同期該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18.88億元;
西寧特鋼(600117.SH)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為4億元至6億元,同比下滑幅度為313.82%到520.73%。
河北是中國鋼鐵生產的第一大省,該省鋼鐵行業的經營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河北省統計局6月30日公布的《2022年5月份全省分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透露,5月該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企業總計440家,虧損企業已經達到168家,前5月虧損企業共計虧損65.6億元,同比增長568.6%。
根據我的鋼鐵網調研的數據,今年3月,全國247家鋼鐵企業的盈利率為83.55%,到6月下旬該值已經下降至15.15%,三個月下降近70個百分點。
而在去年上半年,中鋼協統計全國重點鋼企營收3.46萬億元,同比增長51.5%;實現利潤總額2268億元,同比增長2.2倍。
鋼企應對方法
寶鋼:股份副總經理胡宏在接受寶武融媒體中心采訪時表示,當前鋼企生產經營面臨的挑戰壓力,絲毫不亞于2008年和2015年的兩次沖擊。鋼鐵行業上半年生產情況非常不樂觀,三季度尤其是7月和8月,整個行業的生產經營將會更加困難。
湖南鋼鐵集團:在年中會議上提出,要動員全員、丟掉幻想、背水一戰、戰勝危機。沙鋼集團黨委書記沈彬在該公司半年度會議上表示,整個行業當前出現大面積虧損,并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市場形勢異常嚴峻。
鞍鋼:聚焦“集約、減量、智慧@客戶”主線,圍繞“北斗望月、面向大海”的營銷布局,全面推進客戶服務年建設,有效化解各類市場風險。一是加強市場開發。二是提升客戶服務。三是強化營銷管理。
首鋼:鋼企首先要控制好生產成本,其次要控制好風險。目前,首鋼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時,把資源向效益水平較好的品種傾斜,實現效益最大化。
新天鋼:鋼企應主動減產、降本增效。尤其是大型鋼企要體現出擔當,帶頭減產、限產,適時調整檢修時間,切實壓減產量,從而減少鐵礦石的使用量。只有鐵礦石供應過剩才能抑制價格,從而為鋼企讓渡利潤,逐步實現供需平衡。
解決困境
范鐵軍表示,鋼鐵行業首先要通過主動控制生產節奏來走出短期困境,解決生存問題,即堅守沒有訂單不生產、沒有利潤不銷售、不付款不發貨的“三不”行業底線,避免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潭。同時還要加大對惡意降價、大打價格戰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處罰力度等。
此外,還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推動工藝裝備升級和鋼鐵產業鏈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解決轉型問題。
徐向春指出,對于個體企業來說,降本增效、壓縮庫存是重要的生存之道,但在供應嚴重過剩的階段,這樣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而在近期的限產情況中,中小企業尤其是短流程企業限產做的較好,長流程鋼廠則并沒有進行適度減產。
徐向春認為,盡管目前鋼鐵行業受到周期及突發性因素的影響,利潤階段性下降,但全面虧損是暫時性的,隨著自律性減產及壓減產量政策的落地,行業盈利情況將有所改善。
鋼企面臨生存難題,降本增效勢在必行,智能測量儀是降本增效的一項措施,作為在線測量儀,能實時檢測產品品質,監測是否符合規格,對高質量生產有著重要意義,這類測量儀有測徑儀、測寬儀、測厚儀、邊長測量儀、螺紋鋼測徑儀、直線度測量儀、測長儀、輪廓儀等多種類型的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