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份以來,鋼材供需雙弱,但宏觀利好消息不斷,提振全年低迷的市場信心。此外,在市場對2023需求預測普遍偏弱的情況下,春節之后市場總體將朝著什么方向發展成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一、供需面
1、庫存情況:淡季累庫顯著
據中鋼協的數據,2023年1月上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488.67萬噸,比上一旬(即上月底)增加183.02萬噸、增長14.02%;比上月同旬減少45.48萬噸、降低2.96%;比去年底增加183.02萬噸、增長14.02%;比去年同旬增加196.43萬噸、增長15.20%。
2、供給情況:總體偏弱不同品種將出現明顯分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粗鋼累計產量10.13億噸,累計減量1978萬噸。此外據中鋼協數據,2023年1月上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共生產粗鋼1925.67萬噸、生鐵1760.04萬噸、鋼材1806.94萬噸。其中粗鋼日產環比增長0.51%;生鐵日產環比下降0.40%,鋼材日產環比下降8.68%。
3、冬儲情況:商家積極性較弱 鋼廠自儲為主
臨近冬儲時,鋼材價格突然連續快速上漲,多數貿易商尚未采購,市場中游庫存普遍偏低。各種原因下,今年市場冬儲情況不及往年,流通端鋼貿商庫存保持較低水平,市場庫存多數集中在鋼廠方面。但是當前部分鋼材品種資源量緊缺以及成本的支撐,熱卷或板帶材價格走勢較好。
4、地產情況:推動住房改善消費 鋼需降幅有望收窄
2022年,房地產市場成近二十年的最低谷。但2023年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2022年末開啟的防控優化措施有望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調控政策層面愈發寬松也有利于市場修復信心。房地產政策調整的重心開始從需求端轉向供應端。可以預見,隨著政策的陸續出臺,房地產企業流動性緊張的狀況將有所緩解。預計2023年房地產行業用鋼需求的降幅可能會有所收窄。房地產施工情況前低后高,預計全年新開工同比下降13%,預計全年螺紋鋼消費同比下降6%。
5、基建投資情況:能源投資將成為拉動基建的主要項目
2022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長11.2%。其中水利、市政設施、能源(電力熱力)這三大基建項目增速快,是拉動基建的主要項目,基建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4.8%、12.7%、23.2%。從十四五規劃的方向來看,未來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與傳統基礎設施項目是并列的。以電源、電網、儲能為代表的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建項目以及以互聯網、大數據、5G為代表的新型基建設施項目,在如今“雙碳”戰略背景之下將會獲得重要的發展機遇。專業機構預計,2023年基建投資增幅為7%~8%,將帶動鋼材需求增長約5%。
二、成本面
1、鐵礦石:政策面進一步壓制成本
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海外礦山相繼公布了2023年鐵礦石產量目標。雖然按照主流礦山項目投產進程推算,2023年有大概2000萬噸左右的增量,但基本集中于下半年。同時非主流礦還有1300萬噸~1400萬噸的減量。在這種情況下,隨著鋼材需求邊際好轉,成本支撐的問題可能會一直存在。但是在2023年中國將統一采購鐵礦石或全面開展“基石計劃”,將抑制鐵礦石的階段性高價。
2、焦炭:供需趨向寬松,價格重心下移
2023年1月焦炭價格已開啟了下跌周期。市場對于2023年的焦炭價格目前的預測是全年震蕩下行。2023年焦炭維持供需雙降格局,受粗鋼消費下降影響,下游需求降幅會遠遠大于上游供應降幅,導致整體供應趨向寬松。進出口方面,由于海外焦化產能投產以及海外需求下降,焦炭出口會收縮,同時進口焦炭可能會增加。預計2023年焦炭產能保持繼續增長的局面,由于自身的供需趨向寬松,價格重心必將下移。
3、廢鋼:資源緊張狀態難改支撐價格
2023年,隨著產能置換政策鼓勵,驅動中長期電爐鋼產量增加,廢鋼資源持續偏緊狀態難改,且目前鋼廠對廢鋼仍有冬儲補庫需求,疊加廢鋼較鐵水經濟效益較高,對廢鋼價格有一定的支撐;但考慮到2023鋼需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廢鋼價格上行有限。
三、宏觀影響
1、地方兩會逐步開啟 2023年政策可期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3年的5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五大任務之首,因而拉動內需被認為是2023年穩增長的重要工作。
從宏觀面來看,線條逐步清晰,地方兩會逐步開啟部署2023年重點工作。近日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判斷,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1%左右,呈現進一步復蘇態勢。但需要注意的是,經濟處于后疫情的緩慢弱復蘇修復過程。只要2023年整體經濟形勢好于2022年,鋼市供需狀態、盈利水平,都會得到改善。
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西南地區板材銷售經理張陽認為,2023年的需求肯定會回升,但是具體回升多少,還看整體國家政策落地能促進多少。
2、2023年產能優化和調整仍將繼續
2022年粗鋼產量的下降主要由廢鋼產量下降貢獻,鐵水產量下降不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在2022年前10個月發布的產能置換方案中,涉及新建煉鐵產能5041.92萬噸,煉鋼產能3584.16萬噸;涉及淘汰煉鐵產能5059.94萬噸,煉鋼產能5113.86萬噸。其中,2023年投產的煉鐵產能960.6萬噸,煉鋼產能1096.83萬噸;淘汰煉鐵產能1407.8萬噸,煉鋼產能1447.9萬噸。凈淘汰煉鐵產量447.2萬噸,煉鋼產量351.07萬噸。2023年在沒有政策擾動的情況下,鋼材供應的回升會明顯快于需求的恢復。因此,2023年產能、產量的調節政策可能還會升級。
聲明:本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中鋼協、鋼鐵老板,藍鵬測控整理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轉載僅為學習與交流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標錯來源或侵權,請跟我們聯系刪除。
鋼鐵工業生產是自動化生產模式,減少人工參與,對產量增加、人員的工作量與危險性降低都有著重要意義,智能測量儀應用于鋼鐵生產中,同樣是自動化檢測產品品質,完成高質量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