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鋼材價格跌宕起伏,引發市場討論。比如,鋼企深陷虧損泥潭,全國鋼企虧損超千億元;鋼貿商苦等大項目開工......一方面,復工復產后鋼材產量大增,另一方面,需求緩慢恢復,庫存壓力大增。后市是否會轉虧為盈?
中鋼協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月下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648.70萬噸,比上一旬增加41.82萬噸、增長2.60%;比上月同旬增加343.04萬噸、增長26.27%;比去年底增加343.04萬噸、增長26.27%;比去年同旬增加280.44萬噸、增長20.50%。
從農歷春節和累庫速度的角度來看,庫存水平整體尚可,庫存積累速度也不高,35城螺紋鋼社會庫存在此輪連續增庫存周期中,累計增幅仍屬于近六年最低水平,周積累均速僅為13.67%,2018年起周積累均速則基本保持在20%以上,周平均積累48.31萬噸,在近六年中同樣也屬于較低水平。
“今年冬儲大部分是被動冬儲,冬儲量不比上一年少,今年特點是貨權比較分散,大戶小戶都有貨且鋼廠自己的存貨并不多,貨權集中在貿易商手里。市場還有一些庫存比往年低的聲音,但是唐山的鋼坯庫存和帶鋼庫存已經創近年新高,不管這些貨的貨權在誰手里,套保情況如何,這些庫存出貨對后市都是一個不小的沖擊。”張亞楠說。
房地產仍將是需求拖累因素,基建及制造業需求維持高位
2023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將呈現緩慢復蘇態勢,銷售等指標可能有所好轉,但考慮到此輪地產下行的深度,地產商信心及居民消費均明顯不足,地產復蘇之路將會非常漫長,仍將成為需求的主要制約因素。
海外需求或繼續走弱,鋼材出口下降
2023年,隨著歐美主要國家貨幣政策持續收緊效應顯現,海外經濟增速面臨進一步下降,汽車、工程機械等耐用口消費下降,疊加目前國內外價差不大以及鋼廠盈利不佳,預計2023年我國鋼材進出口均將出現回落。預計全年鋼材出口量5600萬噸左右,較2021年下降約1100萬噸,進口900萬噸左右,較2021年下降約150萬噸,粗鋼凈出口或將較2021年減少900萬噸左右。
2023年鋼鐵行業的大背景依然是雙碳和產能置換,總體增量空間較為有限。目前大多數鋼企沒有明確接到減產要求,總體判斷今年仍以總量控制為主,在監控力度方面可能會予以階段加強。今年一季度,行政性限產力度相對而言不及往年,主要還是依靠利潤調節。
季節性和開工強度低、出庫量低是當前庫存累積的主要原因。鋼坯總體需求預期好于帶鋼、熱卷、型鋼等成品鋼,后者需求壓力較大。
聲明:本文來源于期貨日報、金融界、鋼鐵老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轉載僅為學習與交流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標錯來源或侵權,請跟我們聯系刪除。
鋼鐵只要還需要使用,就會不斷生產,鋼鐵生產不僅僅注重數量,更注重品質,智能測量儀安裝在鋼鐵軋制線上進行非接觸式的在線檢測,當檢測的數據超差時,及時聲光提示,及時準確是的它檢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