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鋼鐵生產大省山東省印發《山東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其中多處涉及鋼鐵行業布局與發展規劃。鋼鐵相關部分整理如下:
重點任務
(四)調整產業結構,構建低碳工業體系
1.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強化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總體布局。貫徹落實國家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引導重點產業向特色園區、優勢區域有序轉移。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促進鋼鐵、石化企業兼并重組。穩步推進電解鋁產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資源環境可承載地區有序轉移。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為引領,加快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海洋裝備、綠色環保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努力構建形成“5+N”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格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全面推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關,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嚴格項目審批、備案和核準。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按照“四個區分”要求,加快存量項目分類處置,有節能減排潛力的項目盡快改造提升,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減量或等量替代要求,主要產品能效水平對標國家能耗限額先進標準。(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優化重點行業產能規模。落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深入實施“四上四壓”,對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實施產能總量控制,嚴格執行產能置換要求。實施重點行業產能過剩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深入分析全省存量、在建項目產能及市場供需狀況,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完善以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為主的綜合標準體系,加強重點行業常態化監管,分類組織實施轉移、壓減、整合、關停任務,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產能。(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產業低碳協同示范。全面落實“鏈長制”機制,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精準強鏈補鏈穩鏈,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行業間企業開展協同降碳行動,推動構建企業首尾相連、互為供需、互聯互通的產業鏈,加快產業鏈上下游及產業鏈之間綠色低碳發展。強化能源、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紙等行業耦合發展,推動產業循環鏈接,實施鋼化聯產、煉化一體化、林漿紙一體化。建設一批“產業協同”、“以化固碳”示范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節能降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調整優化用能結構。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努力增加清潔能源供給。持續壓減煤炭消費,有序推進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煤炭減量替代,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推動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
4.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按照“強度優先、總量為輔”的原則,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在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行業深入開展能效“領跑者”行動。
(七)發展循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結構
2.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等高效再生循環利用。
3.推進機電產品再制造。圍繞工程機械、工業機器人、服務器等高值關鍵件再制造,打造再制造創新載體。積極開展再制造產品設計、剩余壽命評估、無損檢測與拆解、微納米表面工程等技術研究。面向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機械設備維護升級需要,積極培育再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強再制造產品認定,落實自愿認證和自我聲明結合的產品合格評定制度。(八)強化技術創新,推進低碳技術變革
2.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力度。持續發布《山東省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目錄》,促進先進適用的工業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以鋼鐵、水泥、電解鋁、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關鍵技術,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減少工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
(九)加快智能融合,賦能綠色低碳轉型
1.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智能制造,持續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在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行業,加強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持續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力度。
3.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聚焦數據共享、數據開放、數據交易和公共服務等領域,打造工業大數據平臺。聚焦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行業,鼓勵服務商、電信企業和工業企業加強合作與供需對接,推動建設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重點工業設備上云上平臺,助力企業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三、重點行動
(十)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
聚焦重點行業,制定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碳達峰工作方案,研究消費品、裝備制造、電子等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分業施策、持續推進,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碳排放量。
1.鋼鐵。嚴控鋼鐵產能,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建設“日臨”“萊泰”兩大鋼鐵產業基地,提升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促進工藝流程結構轉型,鼓勵發展電弧爐短流程煉鋼工藝,提高廢鋼資源利用水平。加快促進氫冶金及非高爐煉鐵等新技術應用,推動新型低碳綠色煉鐵新工藝項目實施。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發展裝備制造用鋼、高端不銹鋼、優質特鋼、鋼鐵新材料和鋼材精深加工。到2030年,在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應用,噸鋼綜合能耗顯著降低。(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聲明:本文來源于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鋼鐵老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藍鵬測控轉載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轉載僅為學習與交流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標錯來源或侵權,請跟我們聯系刪除。
雖本文列出來關于寫有鋼鐵的相關信息,但其他部分沒提鋼鐵,但也是有用信息,具體信息可到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進行查看。智能制造有很多,藍鵬測控主要生產用于鋼鐵行業智能測量儀,用于幾何尺寸的檢測、表面缺陷的檢測、智能工業數據采集管理平臺的搭建等。